打造世界一流飞行安全和研究机构珠海翔翼助力低空经济安全发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接下来由我代表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汇报,我汇报的主题是:打造世界一流的飞行训练和安全研究机构-珠海翔翼助力低空经济安全发展。
我将分4部分进行汇报。分别是翔翼公司简介、翔翼公司科创体系介绍、翔翼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工作介绍、以及未来规划。
1992年,南航珠海飞行训练中心正式成立。2003年,南航集团和加拿大CAE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由南航珠海飞行训练中心更名为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2017年,合资到期,南航集团回购所有股份,翔翼公司成为南航集团全资子公司。2020年8月,南航成立飞行安全研究院挂牌在翔翼公司。2023年,为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翔翼公司正式成立新疆基地分公司。2024年8月,翔翼控股子公司,南航科技公司正式成立,旨在研发高等级飞行训练设备;2024年12月,在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成立翔翼华北基地分公司,立足北京,放眼全球。
翔翼公司目前有正式员工349人,下辖10个二级部门,拥有新疆基地、河北2家分公司,旗下控股南航科技(广东横琴)有限公司,研制可满足中国民航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要求的飞行训练设备及相关飞行安全与数据产品,实现模拟仿真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2020年,成立南航飞行安全研究院,搭建飞行训练及安全领域的“产学研训”综合平台,为国际民航输出飞行训练及安全管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标准。
在资质认证方面,翔翼公司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CAR-142部合格证、CCAR-60部合格证、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R-142部合格证、日本民航局JCAB-142部合格证、飞行签派员培训机构合格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翔翼公司共拥有D类全动模拟机35台,空客系列18台,波音系列14台,安博威1台,S76/92直升机模拟机1台。2023年,包括南航和境内外的第三方航司在内的训练小时数达18.7万小时,2024年约为20万小时。翔翼公司的客户遍布国内外,国内客户包括国航、东航、海航等,国外客户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航司,累计超过300家。
目前,在珠海基地共有33台模拟机,新疆基地2台模拟机,华北基地拟与今年5月份投入运营。未来将在广州投放20台模拟机,到2035年将运营超过50台D类全动模拟机。
习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翔翼公司于2020年加入“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单位”。在2021年考核中,考核结果为A档优秀科改企业,是对翔翼公司科学技术创新实力和成果的最佳认可。翔翼企业具有完善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和制度,可以轻松又有效地把低空科学技术创新的全链条转化落地。
翔翼公司在飞行培训与训练产品研制、飞行训练模拟设备及关键子系统开发、飞行安全等领域具备成熟的研发能力和丰富运营经验,获得多项中国航空学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科研实力获得广泛认可。连续多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先后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资质。累计拥有多项国际发明专利、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参研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南航飞行安全研究院获颁中国民航唯一的飞行事故调查仿真验证基地。
翔翼公司的科学技术创新研究方向主要围绕4个方面。一是飞行仿真,二是飞行安全研究,三是飞行大数据与人工职能,四是视景仿真。
翔翼公司目前在民航飞行全动模拟机领域已拥有完整的产业能力,我们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能支撑低空经济领域的模拟设备和模拟场景的训练设备制造。翔翼公司可为低空飞行训练用户更好的提供从计算机辅助训练器(CBT)、综合程序训练器(IPT)、飞行/维修训练器(F/MTD),到全动飞行模拟机(FFS)的全系列解决方案以及贯穿全项目周期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在飞行安全基础研究方面,翔翼公司作为南航飞行安全研究院着力于飞行安全基础理论研究。立足安全管理实践、深化安全七大体系建设、助力构建具有中国民航特色更成熟的飞行安全管理体系。在飞行安全应用研究方面,翔翼公司持续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快推进飞行训练等领域的创新技术突破及航空主业的融合应用研究;围绕构建新一代飞行训练体系,推进飞行安全应用研究项目。
翔翼公司发挥飞行航班QAR,模拟机等大数据对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推动安全飞行由事件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开发“基于飞行不安全事件QAR数据仿真与训练应用”、“基于运行大数据驱动的安全研究和应用”、“一站式飞行训练服务系统”等多项大数据研究和应用项目。
翔翼公司和腾讯公司合作开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视景图像引擎系统,结合翔翼公司掌握视景仿真系统中的视景成像技术,形成模拟机视景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以此来实现模拟机视景系统国产化替代。开创了新一代视景系统关键技术,构建了面向航空领域的工业级软件,在视景仿真及虚像显示系统领域突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解决了“卡脖子”技术。
我将分三部分进行汇报。一是简要介绍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二是介绍翔翼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工作开展情况;三是介绍翔翼公司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关于eVTOL人员资质管理的工作情况。
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包括飞行器制造、基础设施建设、飞行保障、以及运营服务等,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测算,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飞行器制造方面。在低空民用航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型飞行器无疑是eVTOL。eVTOL具有垂直起降、高安全性、低噪音、零排放、易维护、规模运营化后低成本等优势,成为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的主要竞争点。根据罗兰贝格的市场预测,2025年全球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载客eVTOL有望达到3000架,2050年这一数值有望达到16万架。当前,国内厂商正在积极地推进适航取证及试飞工作。主流构型有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翼,巡航速度在150~250KM/h,续航1小时左右,最大载客多为5人,货机最大载荷500KG以内。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低空的基础设施可大致分为传统通航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其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大致分为硬基建和软基建。硬基建,主要是指可提供充换电的垂直起降场地;软基建,是指包括通讯、导航、监视系统等。政府部门的参与是低空经济走向产业化、商业化运营的开始,在各级政府引导支持下,各地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在加速。
飞行保障方面。飞行保障包括地面保障服务,空中保障服务,适航审定,检测检验服务。目前各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
运营服务方面:运营是基于应用场景,提供对应服务。其中,低空运行服务平台一般由政府主导建设,主要解决低空飞行“管得住、连得上、看得见、导得准”的问题,保障的是低空安全运作、顺畅监管的问题,类比于民航中的运控、空管和机场相关系统。
翔翼公司自2022年9月开始关注低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领域,同年10月翔翼企业成立项目组着手研究低空eVTOL领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外相关法规的发展动态,并在民航局的授权下选派专家加入国际民航组织人员培训与执照颁发工作组(PTLP),重视国际民航组织在eVTOL议题上的动态,并热情参加标准制定工作。翔翼公司先后于2022年11月、2023年10月、2024年5月派遣两名专家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和爱尔兰都柏林,参加国际民航组织的PTLP专家组线下会议。会上专家组提出关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执照概念,并提出修订ICAO附件1、附件6、Doc9868、Doc9379、Doc8984等文件。
2022年11月,在民航局飞标司的领导下,正式建立“民航局eVTOL驾驶员/操控员资质管理专项小组”,并由翔翼公司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均来自国内主流eVTOL整机制造商、模拟设备制造商、研究机构等。专项小组制定了四项工作目标,一是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关于新型航空器(聚焦eVTOL)标准制定工作(附件1和GM);二是研究转化国际民航组织存量无人驾驶航空器CBTA训练标准;三是负责起草国内eVTOL(有人/无人)驾驶员/操控员以及教员资质管理规范性文件;四是研究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CBTA实施路径,法规体系和训练考试标准。
2022年12月,翔翼公司与eVTOL整机制造商沃兰特公司、模拟设备制造商安胜公司共同合作,一同推动eVTOL领域驾驶员培训体系的探索,并在珠海航展上发布《“新”空中出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驾驶员培训白皮书》,呼吁行业内进行信息共享以及开展eVTOL培训相关研讨,共同探索有关人员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可行性研究。
2023年4月,翔翼公司在民航局召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调研会上作汇报演讲,并向民航局提交《关于对eVTOL驾驶员操控员资质建立管理机制的建议》。
2023年11月,翔翼公司在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召开的电动垂直起降及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人员资质管理研讨会上作汇报演讲,并向管理局汇报了对欧洲民航局-EASA和美国联邦民航局-FAA的最新政策动态分析。
2024年,根据国内当前的发展形态趋势,翔翼公司先后与小鹏汇天、御风未来、沃兰特等多家制造商持续沟通,推动建立国内无人机/eVTOL有关人员资质管理和培训体系的行业标准。
翔翼公司已获取中型超视距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合格证。结合翔翼公司CCAR-142部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飞手培训计划和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飞行实践课程,确保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合乎行业标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估;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建立学员档案,记录培训过程和成绩。结合翔翼公司现有的CCAR-142部训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无人机飞手培训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为无人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动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民航组织、欧洲民航局、美国民航局关于eVTOL人员资质管理的相关要求。
国际民航组织人员培训与执照颁发(PTLP)工作组在2022年已开展对eVTOL议题的研讨。在当年的PTLP会议上,工作组第19号工作文件提议关于修订公约附件1,增加与eVTOL航空器驾驶员及操控员执照相关的概念及过渡方案。
2023年,随着国际民航组织PTLP工作组启动了新一轮工作,翔翼公司继续参加定期小组会议,并在10月以中方顾问身份参加ICAO PTLP第四次大会,大会上通过的第4号工作文件涉及eVTOL相关联的内容。总体而言,需要我们来关注有四点:一是文件出现新表述AAM Aircraft(Advanced Air Mobility Aircraft)先进空中交通航空器;二是建议在附件1《人员执照的颁发》中修订对AAM航空器飞行教员的执照要求;三是建议在附件6《航空器的运行》中修订AAM航空器的复训要求;四是在第9379号文件《建立与管理国家人员执照颁发系统的程序手册》中根据附件1和6修订AAM航空器商用驾驶员的内容。
2024年,翔翼公司参与修订WP/4好文件,主要完成一下3项工作。一是推进获取AAM商照的培训要求、以及对飞行教员的要求,由此需要同步修订Doc 9868《空中航行服务程序-培训》和Doc 8984《民用航空医学手册》;二是增加对AAM商用执照的复训要求,同步修订Doc 9868;三是在“商照”修订案可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复刻到“私照”,最终扩展到“航线年,由于对议题的拓展和深入,国际民航组织PTLP工作组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由原来的四个工作小组细化为如今的九个工作小组,翔翼公司继续参与关于eVTOL议题的小组工作,并于2025年5月和11月继续参加国际民航组织的线下会议。
EASA在eVTOL领域的助力尤为积极,当前在EASA官网显示,涉及eVTOL相关文件基本是围绕新型航空器设计、材料、系统等方面展开的特定的适航标准和运行要求。
在2023年EASA发布了“征求意见稿”,主题是“引进无人机运行的法规框架”。关于载人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行人员执照颁发,EASA认为持现行有效CPL执照的驾驶员完成相应的型别等级训练后直接在其执照上签注VCA型别等级,当前不设置飞行学员训练。
同时,EASA也对后续的规章变化有了框架性的表述,在“空中运行”规章中新增相应条款,也明确了对操控员/驾驶员、飞行教员、检查员的资格申请、资格保持与更新,均与CBTA(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与评估)相关。在附件中明确了新型航空器的规则会分为四类,VCA一般规则、MVCA(包括客运和货运)、UMCA(包括客运和货运)、UMCA(仅货运)。
在2024年10月22日,FAA正式对外发布FAR-194部规章,明确低空经济领域先进空中交通相关的要求。主要关注四点:一是飞行员需获取所飞eVTOL的型别等级;二是供职于OEM的飞行员可成为首批教员为141航校、142训练中心、135运营人培养教员;三是FAA将出台替代资格标准帮助持商照和仪表等级的飞行员更快地满足eVTOL飞行经历要求并获得具体的型别等级资格;四是eVTOL将遵循与传统飞机相同的运行规则。
翔翼公司将围绕申请大型无人机/eVTOL培训机构资质,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为中国民航建立大型无人机/eVTOL人员资质管理与培训体系,制定相关的标准文件和规范性文件;二是为民航局制定大型无人机/eVTOL培训机构的管理文件;三是探索建立大型无人机/eVTOL操控员/驾驶员以及教员的CBTA实施路径、法规体系和CBTA训练考核标准;四是拓展业务领域,开展无人机/eVTOL相关的技术咨询等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五是探索国际合作机会,开展国际培训项目,提升翔翼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翔翼公司将成立项目组,设计和制造先进的有人驾驶低空航空器模拟机设备,使用先进的运动平台和系统,结合翔翼自研模拟机视景技术、气象模拟、地形数据库等,为eVTOL驾驶员提供高仿真的模拟飞行环境。以此来降低eVTOL驾驶员的培训成本和提高训练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