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细分市场分析投资前景专项报告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大体可分为1.0-4.0四个阶段:以收费为中心,解决非诊疗业务的1.0阶段;以业务为核心,各科室应用子系统信息化的2.0阶段;着眼相互连通,打造整体数据集成平台的3.0阶段和区域相互连通实现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赋能辅助诊疗的4.0阶段。
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处于医疗信息化2.0阶段,逐步向3.0、4.0阶段迈进。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起步至今,我们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从医院内部管理到关注患者诊疗,再到区域性信息互通,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个体到整体、从局部到广域的发展,内涵与功能得到强化,服务范围不断延伸。
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引入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为核心的HIS。20世纪末,信息化重点转至业务层面,引入CIS,但子应用系统接口无统一标准致“信息孤岛”,集成系统应运而生。2010年以来,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转移至GMIS,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连通内外平台,引入大数据和CDSS。
医疗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中很复杂的一个行业。整个医疗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疗信息化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环节的信息化,而广义的医疗信息化还包括医疗支付环节的信息化、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以及其他医疗或医药相关环节的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的上游主要由电子设备供应商组成,上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产品性价比逐步的提升,软硬件设备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医疗信息化行业中游参与者是医疗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随着政府的重视度逐步的提升,行业利润较为可观,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相关企业加入市场,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下游主要由居民个人以及医疗服务机构构成,其中医疗服务机构主要由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疗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构成,覆盖范围较广,涵盖大型医院、中小型医院及各区域卫生中心。
传统医疗信息化服务商包括专注于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大规模的公司与具有地域性质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传统的IT业务,具备多年发展积累的产品经验、服务优势以及市场先发优势;新兴服务商包括跨界大规模的公司与技术创新型企业,一般通过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形成优势,提供医疗解决方案。此外,头部厂商多在营销运营能力、渠道能力、技术能力等层面具备一个或多个竞争优势。医疗信息化行业对安全、质量和稳定能力很看重,且客户粘性高,渠道、产品化能力及整体解决方案交付能力是市场准入的核心壁垒。
从现状看,由于传统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厂商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新兴厂商具备市场进入的条件。然而政府与医院议价能力较强,且看重供应商既往案例及服务团队力量,倾向于与常年合作的供应商合作;新进入者也常由于缺乏成熟的合作模式、专业医疗专家合作,其产品与服务的专业性受到质疑。所以本行业具有较强的服务壁垒。
医疗卫生行业应用软件产品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其开发时间和测试周期相对于别的行业的应用软件更长,增加了投资风险,此外,医疗器械属于国家严格监管的产品,审核注册时间长,对企业的资金链有较高的要求。而新进入企业普遍不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形成了新竞争者进入的资金壁垒。
医疗信息化行业具有研发投入大、技术更新快等天然特性,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业,需要企业的研发人员具备雄厚的技术储备、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充足的跨学科高素质。核心人才是软件企业最大的资本,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也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目前,行业内各类专业人才主要是依靠企业自身培养,在培养方式上高度依赖实务经验的学习和积累,企业没办法在短期内完成人才队伍的组建和培养,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
医疗信息化行业是国家政策全力支持的行业,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医疗信息化行业出台多项支持性文件,进一步为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行业内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18〕26号),强调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从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AI应用服务等七个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二是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及时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236号),作为医院智慧服务领域的纲领性文件,首次对智慧服务进行了明确定义,将智慧服务评估体系分为0-5级,并将智慧服务的建设内容划分为诊前、诊中、诊后、就诊全程、基础与安全共5个板块,之后将这5个板块划分为17个子项,对智慧服务领域的建设标准和效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这要求医疗机构逐渐完备和提升智慧服务的水平,需要更加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2020年,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关于逐步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的通知》、《关于深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相关通知,强调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的意见》,文件中提示深化医保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医院建设。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强调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县域医共体的相关意见和通知,关于智慧医疗之路逐渐深入到区县级地区,市场规模将逐渐扩大。
综上所述,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将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4-203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细分市场分析投资前景专项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有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使用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
第十二章PHPOLICY对2024-203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预测分析